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近百年中国美术看,华君武都是一个具有开创性与代表性的漫画家。正是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有力地提升了漫画在美术界的地位,并使漫画家同时具有思想家的品质。

华君武,祖籍江苏无锡,1915年出生在杭州,早年就读上海大同大学高中部时即开始发表漫画。抗战爆发后投入抗敌工作,主要从事宣传,时事政治漫画成为其工作的最重要方式。1938年到延安,先在陕北公学,后进鲁迅艺术文学院,做研究员兼教员。1945年进入东北,第二年任《东北日报》文字记者,不久转文艺部专职漫画。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调北京,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与文艺部主任。1953年开始担任全国美协秘书长,1979年任美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主管美协日常工作,直至退休。华君武在美协的工作经历表明,他除了是一个漫画家外,还是美术界主要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这一身份与其漫画家身份恰成对照,彰显了华君武一生的复杂性与双重性。

华君武发表漫画很早,读初一时开始画漫画并投稿成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一生的事业。30年代上海因有漫画杂志《时代漫画》、《独立漫画》、《论语》和《上海漫画》等杂志,报章上也常有漫画专栏,所以成为中国漫画发展的中心,一批后来影响中国漫画发展的大家,就是在上海的环境中产生的,这些人有丰子恺鲁少飞、张光宇、叶浅予等人。华君武勤奋努力,很快就进入这一圈子,并成为这一漫画群体的重要成员。到延安后,华君武和蔡若虹一起为《解放日报》画漫画。大概就在这时,华君武开始发展讽刺画,探索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视觉批评模式。

华君武在延安最重要的经历是与毛泽东的一段交往。当时华君武创作了一幅漫画,题目叫《1939年所植的树》,借延河边一排光秃秃的树,讽刺延安存在的松散习气。这幅画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他亲自找华君华谈话,讨论个别批评与一般讽刺的关系,认为应该避免一般性讽刺,而突出具体的批评。这一事件成为华君武日后成长的重要背景,并影响了他一生的风格选择。

华君武最重要的漫画形象是对蒋介石的塑造,这是他到东北后的创作。正是华君武的作品,让“漫画蒋介石”深入人心,甚至引起了国民党方面的愤怒,把其列入暗杀名单,必欲除之,这反而显示了漫画独特的力量。华君武日后总结自己是如何创造蒋介石的漫画形象时说:“这个漫画形象的蒋介石穿着一般美国大兵服装,那时蒋介石就是依靠美国的援助才有力量来打内战的。蒋介石的生理特征是光头,高颧骨,小胡子和凹进去的眼珠,我除了刻画、夸张这些特征外,还在蒋介石的太阳穴上贴了一块小小的、四方形的、黑色的膏药……旧上海许多男女流氓常常贴着这种膏药……虽然蒋介石当时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块小小的膏药却表现了蒋介石的流氓本质。”华君武的回忆表明,他的蒋介石漫画形象和他在上海的漫画创作经历有关,甚至在相当程度上移植了上海的经验。华君武在东北的创作,奠定了他日后在漫画界的地位。

建国以后,华君武意识到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讽刺与对敌斗争的漫画不一样,他开始有意识地探讨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讽刺画模式,力图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需要,,同时又能产生批评作用的内部讽刺漫画。这一点构成了他在建国后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然,华君武为此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多次成为批评对象。幸运的是,他总是能够摆脱进一步的批判,一直到文革爆发。

华君武内部讽刺漫画的创作主要集中在1959年到1961年,发表在当时《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上,这一类漫画华君武称之为“人民内部讽刺漫画”。这一说法显然和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敌我两类不同矛盾的说法有关,也是华君武努力为漫画寻找一条既能达到讽刺目的、又不与新社会的价值观相冲突的视觉样式。经过多年实践,华君武总结了一套经验,并指出了其中的三条原则:“一,画错误的思想不针对人,亦对事不对人之意。也可以避免‘自动对号入座’。二、漫画是一种批评,对待人民内部也要与人为善,不要丑化。三、也批评人性中的弱点,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等等,以扩大漫画的题材。”华君武的这一总结,也许是此类漫画至今为止较为系统的一种概括。

文革期间华君武受到冲击,停止了所有的创作。文革一结束,他就以一张讽刺张春桥的漫画《死猪不怕开水烫》而重新开始其漫画生涯。不过,这时华君武漫画创作的高峰已经过去。直到去世前,他虽然也创作了七百多幅漫画,题材广泛,但再也没有产生此前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一阶段华君武主要从事美协工作,日常组织活动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使他无法更深入地研究漫画问题。这时的华君武更像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大家,相继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出版个人回忆录,出版画册,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

从漫画风格上看,华君武早年受到德国著名漫画家布劳姆的影响,同时吸收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简约因素,经过多年历练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华君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以一生之力提升漫画的品味,坚持漫画的批评性与思想性,在一个严峻的时代,为漫画这一视觉批评的样式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今天,就在华君武高龄去世之后,尽管中国的漫画现状仍然未如人意,但视觉批评领域已得到开拓,年轻一代的漫画家以更为敏锐的思想,更为夸张的风格,而让漫画成为视觉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话题:



0

推荐

杨小彦

杨小彦

27篇文章 1次访问 1年前更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系教授。曾任花城出版社编辑,《画廊》杂志主编,岭南美术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加拿大中文电台时事评论员及加拿大温哥华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近二十年来,撰写有上百万字的专业评论,涉及绘画与摄影。被收入贾方舟主编的《中国艺术评论家》,为近二十年在此领域做出成绩的36人之一。

文章